因此不做拼接那是不可能的了。
古人制作画绢,都要经过胶、矾、染等熟化工艺,除了涂抹,还需要浸泡,这里就又多了一项限制——容器的大小。
因此虽然一匹绢的长度很长,但是工匠们同样会将之进行裁切,加工成标准书画用纸张的大小,做好初步处理,售卖。
除了特别的“定制款”外,绘制长卷,一般都是临时拼接绢布,这个不是什么高难工艺,每个裱画铺子都能够完成。
同样的情况,对于用作天地边,隔水,首尾,起装饰保护的绫锦来说同样如此。
这一次四舅妈想尝试着将这些“压边料”也全都保留下来,对于揭裱的难度就增加了一些。
四幅画都流传过相当长的时间,不过比较稳定,经手人比较少,主要都集中在宋代和明早期。
虽然题款和续跋不多,但是依然非常的重要,比如曹不兴的《如意轮菩萨像》,后面米芾的跋文就是证明其为真迹的重要线索,同时光米芾自己的书法发帖,就已经是价值不菲的重要文物了。
这些当然也要完美地保留下来。
所以现在问题的难度就来了,卷轴要起边首先就要加湿,溶解画卷内的胶糊方能做得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