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四百八十八章 这么简单 (3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美美的一碗杂酱面吃完,回到大房间里,三位老人家已经把画卷给鉴定完了。

        “看着吓人,其实主要都是油污。”王老爷子见到两人进来,说出了鉴定意见:“大开门的宫院画,明初制式,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太祖成祖,以及仁宣英宪四宗的图形相似。”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这些如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历代帝王相中,明朝皇帝的肖像良莠不齐,其中王老爷子提到的几位,创作得极度精美,栩栩如生,而剩下的那些无论从制式还是绘制的精细程度,都无法和这几位相比。

        其实原因就是故宫的帝王相,来源其实是多处。

        乾隆十四年十月辛巳,在内务府库中发现了一批前朝留下的画像,这些画像以历代帝后的标准像为主,还杂以名臣圣贤,均描绘精致,内务府启奏中说道是“不似民间所为”。

        乾隆命人调查,发现它们是明清易代之后,由清室统一收贮在内务府库中,当时只被“视同寻常图绘”,几十年来无人问津,“尘封蛀蚀,不无侵损”。

        乾隆很关心此事,认为自己德业昌盛,即使前朝的皇室陵寝都为之小心维护,况且这些图像“缣素未渝,冕旒秀发”,更不忍就随便弃之不顾,因此下令将这批图像统一装裱,并且详细指示了装裱的等次,用料,颜色等细节。

        还下令“或有损阙。概令补缀完好。应重装者,即付装潢。”

        当时宫内专门负责修裱字画的单位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属于内务府,叫做“秘殿珠林”,用了一个多月,秘殿珠林将那批画装裱完成,并奉藏在修整一新的南薰殿中。

        从此以后,这些画像就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南薰殿历代帝王后功臣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