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零二十八章 破秘密 (1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后来在和杨大师讨论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的时候,讲到了这件禅衣复制的最难之处,就是在于蚕丝,因为汉代的蚕比现代蚕小不说,而且还是三眠的。

        这无心的一句,还真周至提供了一条思路,回去便开始查阅资料。

        所谓的“眠”,就是蚕会休眠不进食,然后蜕皮。

        经过一次蜕皮,蚕的个头就会大上一圈,而且越往后,差异越大。

        第一件事当然是要查马王堆汉墓的丝织品,到底是不是桑蚕丝。

        因为中国还有一种蚕——柞蚕。

        这方面的论文不少,通过丝纤维种类的鉴别,是通过横断面切片、纵面投影,示差热分析,氨基酸含量,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测定,马王堆汉墓的丝织品纤维与柞蚕丝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与现代桑蚕丝很近似。因此,这批丝织品的纤维原料肯定为家蚕丝无疑。

        这就说明汉代三眠蚕虽然个头很小,吐的丝也非常的细,但它们的确就是桑蚕。

        这是事情可以继续的前提。

        再查,更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今世有三卧一生蚕,四卧再生蚕”。

        虽然记载如此之早,但是其实似乎四卧蚕并不普及,直到元代,王祯的《农书》里也还记载着:“蚕自大眠,后十五六,顿即老矣,得丝多少,全在此数。北蚕多是三眠,南蚕俱是四眠。”

        宋代的大词人秦观还写过一本《蚕书》,具体而微地介绍了北宋的蚕桑技术,其中也提到过三眠蚕和四眠蚕,同样以南北区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