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给了我们一部分的答案,这句话里其实包括了‘雎’和‘鸠’两种鸟。”
“大家注意这个雎字,其实是一种异写,雎的本字,其实应该是‘鴡
’。”
“这是一个会意字,且代表大嘴,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有大嘴的鸟’。”
“这种鸟的名字叫王鴡,是一种捕鱼的水鸟,有些学者认为就是鸬鹚。”
“鸬鹚求偶时是不叫的,而且它们会找一处隐秘的地方进行交配,而斑鸠求偶声低沉委婉。于是古人便将之与周南这种‘王化之区’的婚恋风俗联系起来,作为诗歌的‘起兴’部分,暗示其‘温雅守礼’,也符合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
作为文科生,大家对《诗经》第一篇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不然也不至于自习半节课就开始放羊。
不过给周至这样一讲后,大家才知道之前对《关雎》的认识实在是太浅薄,“关关”二字一读起来就理解成了鸟儿们的欢唱,哪里晓得这两字在古代类似“咕咕”,整个诗的意思,从一开始就给大家搞拧了。
接下来周至又讲解了“荇菜”是什么,是水中一种飘摇的水草,只生活在水质非常清澈的地方。
因此它在诗歌里的同样有“起兴”的作用,以之暗喻女子“既洁且柔”。
此外,将长短不一的荇菜采上来,使之整齐划一地摆放好,有人认为还有“齐家”,“让后宫井井有条”的意思,认为《关雎》其实是歌唱“后妃之德也”。
具体是否后妃之德暂且不论,周至又讲解了礼制当中关于“琴瑟”和“钟鼓”的规制,这些乐器只能出现在贵族的宴会上,普通人是不能用的,而且荇菜在古代也是珍贵水产,不是普通人可以吃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