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二十三章 民窑国宝 (2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后来权宜之计变成了一种制度。以太监为督窑官,他会挑选条件最好的民窑,占据最好的窑位,令民窑代烧。烧成后,对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稍有瑕疵就令民窑赔补。”

        “而且为了多得赔补,还专将‘细腻脆薄,最为难成’的瓷器交予民窑烧造,一旦烧不好,就要赔钱,或者到御器厂购买合格的瓷器来顶替。”

        “明代的官搭民烧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打开了官民交流的一个窗口,开始了互动。”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御窑厂的工匠们是最好的一批制坯和绘画工匠,‘官搭’的意思,最早是指的从制胚到入窑选最佳位置搭放,这部分工作都是由御窑厂来完成,民间窑口拥有者只负责烧造。”

        “之后就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官搭’慢慢演变为‘官督’,那些工人也慢慢演成了民窑的工匠师父,变相地完成了民窑工艺的提升。”

        “民窑生产钦限瓷,挑选极其严格,选出最为精致的产品作为钦限瓷器。剩下的,明朝皇室就强行发卖给民窑窑主。”

        “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民窑的工艺也终于抵达了不逊于官窑的水平。当然了,名家定制也是民窑,老百姓家里咸菜坛子也是民窑,这里边的差别就大了去了。”

        “因此需要从里边将精品挑拣出来。”

        说完指着桌上一个盘子:“比如这个。”

        老柴将盘子拿起来,发现是一个人物盘,底部写着“仁波佳制”四个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