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二十三章 民窑国宝 (1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周至说道:“看来柴叔是留意过青花的人,我也是非常喜欢,正好可以交流交流。”

        老柴有着自己的想法:“肘子你自己都说了,宋前无官窑,可这青花乃是明代才有的东西,这个时候已经有官窑了,那自然搞收藏就尽量要朝高标准靠了嘛。”

        周至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明代青花瓷器有着不同于前后的诸多特点,不能僵化地以偏概全。”

        “不知道柴叔了解不了解青花的历史?”

        “了解,青花最早起于宋元,宋代青花少之又少,元代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到明代工艺成熟,官窑瓷器在永宣时期达到鼎盛,而民窑……只能说特点鲜明,中后期倒是有不少精品。”

        “那柴叔知道这些精品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吗?”

        “感觉应该……大概是官窑的技术泄露出来了吧?”老柴想了一下:“就和现在的技术传播一样,很多国营大厂干不下去,工人技师都到民营厂子里去打工,技术就流传开来了呗。”

        “是,也不全是。”周至笑道:“明政府老朱家的匠户制度,对景德镇的窑工可谓是非常刻薄的,早期还好,到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力的下降,供御瓷器就分为两类:一类是‘钦限’,即御用品;一类是‘部限’,即赏赍品。”

        “之所以要这样分,是由于民窑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所产瓷器质量与官窑产品相埒。因此官府经过算计巧加盘剥,干脆让官窑负责烧制部限瓷器,而真正给皇家使用的钦限瓷器,则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来完成。”

        “所谓的‘官搭民烧’,是因为御器厂难以完成宫廷下达的烧造任务,就把一部分瓷器分派给民窑去完成的权宜之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