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安银行大厦,陈光良很快就见到这边的平安银行经理李鸿生、协理张树年等高层,以及叶熙明也带人在香港考察,大家也是一番寒暄,随后来到会议室。
李鸿生汇报道:“自今年一月份以来,香港的钱庄和银行陆续发生挤提事件,我们香港平安银行因为作风稳健,故躲过一劫,并有一定的发展。香港平安银行的存款已经达到210万港币,放贷金额为76万港币.同时,和内地建立系统的汇兑业务,在不考虑平安银行大厦收租的情况下,保守已经达到盈利的水平。”
去年,香港平安银行还产生了亏损,主要是前期的开支。
随着平安银行大厦的投入使用,意味着信誉提升,存款自然就提升,业务也自然扩大,特别是汇兑业务。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平安银行投资香港资产一事,大家现在有什么手上的项目?”
他心中倾向是购入铜锣湾、北角、九龙的地皮,特别是工业地皮。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前世1937年后,香港也涌入了一批内地的工厂,企业家带着资本与技术离开沪市,香港工业迎来腾飞良机。
上海企业同样以民生轻工业为主,技术却更上一层楼。同样是味精,广州天生味源厂的“味源”粉体粗糙易发潮,不耐久存,无法出口。上海天厨公司于九龙马头角道建厂,风味赶超日本货,出口迅速占领南洋市场,进而打进美国,年产量达到180吨;同是印刷厂,广州流行五彩石印,最大生意是印制彩色商标,而中华书局与大业公司在香港设厂,印刷业一步直达印钞票的最高境界。
1940年,香港注册工厂多达800家。香港在1941年底沦陷,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但潜藏在民间的技术、资本与熟练工人,成为战后工业再起的动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