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宛国的试探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真正的战争一触即发。
岑鸢分析,宛国皇帝深信北翼君王不敢开战,才如此肆无忌惮。
北翼历代君王一向主和。
所以宛国的目的,并非真正开战。而是逼迫北翼割地赔款求和,以换来北翼暂时的宁静。
北翼若同意割地求和,答应和亲赔款,那么宛国就会一步一步蚕食。最终,便回到上一世国之濒危的地步。
傅青松当时带着将士棺木归京,便在朝堂上主张过“打回去”,却遭到了大多文臣武将的反对,纷纷上奏“请皇上三思”。
哪怕傅青松的父亲傅传意将军,也不同意主动开战。
和平如此来之不易,怎可轻言“打回去”?
当时明德帝将平日不用上朝的官员,全部召上大殿,来了一场言辞激烈的交锋辩论。
“傅小将军到底年轻,一腔热血令人敬佩。可轻言战事,非明智之举。”主和派基本都是一些上了点岁数的臣子,性子沉稳,做人行事顾全大局,皆奉行三思而后行。
“臣认为宛国兵锋依然强盛。我军粮草不足,战马不精,武器不良,贸然出战,恐难取胜。待我朝休养生息,再图后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