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令时有些跃跃欲试,眼神里满是渴望,按照顾正臣的意思,那就是说未来还有仗要打,日后跟紧顾正臣,说不得有朝一日可以去西方诸国走一走。
这要是灭几个国,是不是也能渴望下封公爵……
对于海外分封,顾正臣讲了很多,从未来格局,资源供给,封国自主等方面都讲了个遍,最后看向朱棡、朱棣:“说一千道一万,不用回避的一点是,本土分封不可行,给让你们去太原、北平,给了兵权,迟早会生出乱子。”
朱棡愣了下,当即反驳:“这话就不对了,我们能生出什么乱子。先生,你是知道我的,我有兵权,那也不怎么会用啊。”
朱棣直点头:“先生,你是知道我的,我有兵权,挨打的只能是胡虏。”
顾正臣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朱棣,朱棡说他不会用兵,出不了乱子,这事可信度高,但你朱棣说这种话,那我可是不信的,毕竟历史中你干的那点事,挨打的可不只胡虏,还有朱小炆……
只不过这些事不能放在台面上说,好像他们有二心似的。
顾正臣只好绕了几个弯,说道:“朝廷放心你们,那未来的朝廷会放心你们的子孙吗?手中有权心思多,后代的事谁也说不好。为长远与大局考虑,海外分封会一步步走下去。”
“当然,你们身为皇子,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请旨承担这份责任,也可以选择放弃,留在金陵或其他地方,只当一个闲散王爷。我想,陛下会尊重你们的选择,不会强求。”
朱棡、朱棣苦涩不已。
父皇是不会强求,可一旦开口,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推卸责任或许能落个安稳,可也会在父皇心中留下不能担当,无法委以重任,没啥能力的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