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自从顾正臣上任句容以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认真,他不是一个拿人开玩笑,说大话空话的人。
可这可能吗?
吃不饱饭这件事可是在太爷爷时就存在了,至少在记忆里,自家这一脉就没有过长时间吃饱饭的说法,就连最会吹嘘的爷爷,都没敢说一年都吃三顿饭。
顾正臣看着沉默的众人,知道这份沉默是怀疑,是不认可又不好开口:“你们记住,让每一户百姓吃饱饭,是本官未来三年治理句容的头等大事!但想要吃饱饭,可不容易,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真正决定你们能不能吃饱饭的人,不是本官,而是你们自己!”
“现在有两件事,你们听清楚了。朝廷秋税折色棉布,这对不少人来说是个麻烦事,但诸位,本官认为这是一个商机,是发展句容纺织产业的绝佳契机!待秋收之后,县衙将正式向乡里百姓招聘棉纺织妇人至县城做工。”
“百姓之家,多有棉纺能手,本官希望你们回去转知乡里妇人,周知各家各户,凡愿前来做工的,月给三斗米与三百文,住处由县衙提供,吃饭由县衙解决。这样一来,妇人便可为家中赚一笔钱。”
许二九吞咽了下口水:“月给三斗米、三百文?太爷,我婆娘纺织可厉害了,她在家里也帮衬不了多少事,要不我明日将她送来?”
吴大称白了一眼许二九:“就你一个人有婆娘?太爷,当真月给三斗米、三百文,要不,也算我家一个?”
县衙招募棉纺之人,想来招募人员有限。
若真能月给三斗米、三百文,这可比在家帮衬农活、洗衣做饭赚得太多了。何况只要忙完这个秋收,剩下三个月便是赋闲的冬日,没有婆娘照顾家里,自己也是可以动一动的。
顾正臣摆了摆手,严肃地说:“月给三斗米、三百文,这是基础。若是能工巧匠,纺织又好又快,自然有奖励。多劳多得,哪怕是一个月赚一石米,一二两银钱,也不是不可能。具体招募细则,过一些时日会发至里长、老人那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