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觉得,李毅飞或许是年轻气盛,笃信能力至上;
或许是过于爱惜羽毛,不愿沾染这些“俗务”。
总之,他的“缺席”,让这场原本因为他的存在而显得希望渺茫的竞争,似乎又重新变得有了一丝悬念和可能。
这种心态,如同催化剂一般,促使他们更加卖力地四处活动。
马国民甚至通过七拐八弯的关系,弄到了一个据说是“领导秘书”的备用手机号,虽然每次打过去都处于无法接通或关机状态,但他依然锲而不舍地尝试。
武建国则更加大方地许下承诺,只要哪位老板能帮忙牵上线,后续的项目合作“一切都好说”。
然而,在这片看似热烈的“寻访”热潮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却如同隐藏在华丽锦袍下的虱子,偶尔会让人感到一丝不适。
比如,那位“领导”或其“身边人”的联系方式似乎总在变来变去,难以固定;
那些拍着胸脯保证能安排见面的中间人,往往在具体时间地点上语焉不详,或者承诺的“安排见面”总因为领导“临时有要事”、“行程有变”等种种听起来合情合理的借口而推迟、取消。
再比如,偶尔传来的一些关于“领导”喜好和关注重点的所谓“内部消息”,仔细推敲起来,似乎过于投其所好,甚至有些刻意迎合打听者自身优势的嫌疑,显得不那么真实。
这天晚上,李毅飞在办公室加班,审阅基层治理案例的材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