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干部队伍对转型发展的共识度怎么样?政策执行层面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阻力?”
这些问题虽然专业,但更像是一种程式化的、常规性的了解,而非针对性的深入考问。
陪同调研的徐志国、周天宇等人原本略微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但心底的疑惑却更深了:这调研,规格不低,但内容似乎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接下来的实地调研更是印证了这种感觉。
调研组在李毅飞、徐志国等人的陪同下,看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绿色产业项目和一个生态修复样板点。
但在每个点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听取现场简短汇报后,也只是象征性地问了几个问题,并未深究关键技术和运营细节。
与项目负责人的交流也更像是礼貌性的走过场,并未进行深入访谈。
然而,下午安排的干部座谈会,气氛则略显不同。
调研组从县委组织部提供的名单里,随机抽选了八九名科级干部,涵盖了发改、环保、农业、开发区以及两个典型乡镇的负责人。
李毅飞等县领导依例回避。
会议室的门的关上后,里面的谈话内容外人不得而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