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书记,我立刻去办。”牛正明领命而去,心里却暗自嘀咕:这都快放假了,省里来的哪门子调研?真是年关也不让人安生。
消息很快在县委县政府小范围传开,不少干部心里都泛着同样的嘀咕,甚至有些抱怨,但谁也不敢怠慢,各项准备工作还是迅速、有序地铺开。毕竟,这是省里来的调研组,分量不一样。
调研组如期而至。带队的一位处长,阵容不算庞大,但级别足够,符合专题调研的常规配置。
欢迎座谈会上,李毅飞代表县委县政府做了简要汇报。
他脱稿发言,着重介绍了白水县在环保倒逼下艰难转型、探索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历程、主要创新做法、初步成效以及当前面临的实际挑战。
汇报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既有宏观思路把握,也有鲜活微观案例,充分展现了对县情的透彻掌握。
调研组的成员听得都很认真,不时低头记录。
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他们后续的提问并没有预想中那般尖锐和深入,更多的是对一些宏观政策和整体效果的概括性了解,对于技术细节、资金配套、具体阻力等深层次问题只是泛泛而问,似乎意不在此。
“李书记,你们提出的‘环保+’产业模式,很好,很有创意。
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过程中,县里层面的政策配套主要有哪些导向?”
“在新项目引进和落地过程中,你们是如何具体平衡环保门槛和发展需求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