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明代也有类似的毛病,老朱设五军都督府,把调兵权和统兵权分开。
调兵权握在自己手里,统兵权名义上在五军都督府,但实际上将领兵不直接掌兵,只有对外出征时才统兵。
包括目前汤和在山东练兵,练好的兵汤和也没有统兵权力。别人私自调兵,一是调不动,二是即便调动了,也只能靠个人威望调小部分。
而且大部分兵马都被固定在各地卫所,跟大宋安置在各地的驻扎驻守营、就粮营差不多,士兵都由中下级卫所军官控制。
所以明代也一样属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只是明初勋贵们很能打,就算是统领非自己训练的兵也一样能打胜仗,掩盖了这一点。
可等到土木堡的时候,这种弊端就出现了,明军虽人多势众,但指挥却极为混乱,将领不能很好地统领士兵,顷刻间造成兵败如山倒。
正因如此,后来的大明边关将领就不再信任朝廷派的士兵,而是自己豢养私兵,如戚继光、李成梁、吴三桂都是佼佼者。
也正是这样的制度,令大明的军队牢牢把握在皇帝手中,现在皇帝不在,朱标监国,那军权全在他那里。
“既然你能控制军队,掌握绝对的力量,那就放长线吊大鱼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