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招孙颇感诧异,虽说在二十一世纪,还有若干精日一族活跃在互联网上,这些逆向民族主义者,从农业到工业,从煮米饭到刷马桶,方方面面对日本崇拜的五体投地。
然而明代人畏惧倭人这个观点,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壬辰倭乱期间,右佥都御使李颐,路过顺天府固安县,惊讶发现百姓纷纷弃家南逃。原来是谣言说远在朝鲜的倭寇要打到京师了,李颐哭笑不得,不断解释,然固安县民“终莫之信也”,“畏而速离其居也”。”(注释1)
“万历四十二年,距戚少保平倭过去五十多年,倭寇早已销声匿迹,但在无锡,因为遥传倭寇杀来,人们不辩真假,纷纷逃命,酿成惨剧:“城野狂奔,浙直皆同。时无锡老稚争以入城,而蹂躏死者甚众”(注释2)。”
刘招孙哑然。
张溥继续讲述:
“两个月后,常州郊外孟河庄渡口来船,船上一人操“番语”,讹传为倭语。于是倭奴杀来的谣言再次传开,“百姓惊蹿,一时拥挤,走失子女,压死老幼无数”。”(注释3)
泱泱大国,兆亿百姓,竟对倭寇如此恐惧,不啻为咄咄怪事。
“景泰四年,日本使团经过山东临清,抢劫路边民居。明军指挥使上前问责,被倭人痛殴(“殴之几死”。”(注释4)
“成化四年,倭国使臣麻答二郎于京师使酒撒泼,公然拔刀杀死京师百姓!事后,户部只让倭寇赔偿十两银子,便算了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