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垒的不远处还能还见全副武装的重型马车快速经过,沉重的车轮从残缺不堪的碎尸上碾压而过,发出“嘎达嘎达”的响声。
站在马车上的士兵们警惕的举枪对准街道两侧房屋的窗户;枪声响起,躲在窗后的脑袋飞快的缩了回去。
尽管过去几个月近卫军始终风评不佳,甚至被认为对克洛维城的公共管理贡献是负的,但毕竟是国王的私兵,在无数次镇压暴乱的行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一次的暴动规模虽然面积很大,连王家银行,秩序教会的教堂,甚至是近卫军自己的驻点和军营都受到了影响;但在经历了最初的骚动之后,混乱的局面也在近卫军无差别的排枪射杀和封锁下逐渐恢复了稳定,并未引起多少警惕。
甚至不少近卫军的军官还对这场暴动感到“庆幸”——枢密院对《公共管理法案》的议程已经通过,接下来就要肢解和拆分整个近卫军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骚乱无疑是打断了这个进程,让枢密院不敢轻举妄动。
法比安少校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小贵族出身又升迁无望的中介军官,近卫军是他唯一能留在王都内城区生活的前提;一旦近卫军改编成为枢密院控制的治安军,以他那可怜的穷哥们关系网,加上“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的上流社会人脉,被一脚踢到前线那是百分之百的事情。
于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暴乱就成了法比安少校的救星,让他暂时没有了失业的风险。
甚至王室和枢密院担心近卫军因为《公共管理法案》的通过,在镇压暴动的过程中出工不出力,不仅大大提高了近卫军的“临时待遇”,还承诺改编问题“也不是不能谈”,“一切好商量”。
但法比安少校还是在同事们的欢天喜地中,嗅到了一丝的危机——早就对近卫军彻底失去耐心的枢密院,极有可能在事后赖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