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无论河道还是湖泊,对这种城市都是十分关键的交通要道;通常敌人只要越过水面就能进入城区中心和主要干道,再也无险可守,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这种城市应对袭击的通常方式除了在河边修建护墙,还要在对岸建造一座堡垒用来吸引火力,同时摧毁所有桥梁,阻止敌人任何试图渡河的企图,最后利用河道优势调配补给,让有限的兵力在各个防守要点快速机动,并且向外求援。
对坐拥充足兵力和大量军火的长湖镇,这些只要能完成最基本的部分,在轻装推进而缺乏后勤的风暴师面前坚持十到二十天,完全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他们真的做不到。
首先因为《白鲸港好人报》的误导,令负责军事的民兵团长认定了克洛维人不会从海岸线入侵,因此对岸要塞什么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
而意识到“事情起了变化”,急忙拽上民兵团长返回城市的长湖镇议长奥朗德,赶回议会收到的第一个消息,是越有近五千名士兵正从白鲸港边境而言,并且携有火炮和骑兵……
顺理成章的,两人就把法比安的部队当成了克洛维主力,认为一向以陆军为傲的科罗威人果然是帮旱鸭子,只知道从陆地进攻。
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或者说为了能坚持的时间更长一些,长湖镇果断选择了出城作战,主力军驻扎在城郊军营,准备迎战白鲸港入侵者。
这座设立在通往长湖镇必经之路上的军营,本就是为了提防万一而建造的小型要塞,拥有完备的防御设施;曾经还是长湖镇最重要的税卡,被白鲸港的商队深恶痛绝。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也就不会拆除河上的桥梁——毕竟坚固并且能供大量人员与马车通行的桥,造价绝对不菲,拆毁和重建都是笔巨大的开支。
于是当城门在六磅和十二磅实心弹中轰然倾塌,高声呐喊的卫兵连冲过大桥的那一刻,长湖镇的陷落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