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句话说的时间非常微妙。
因为当时的米国,正在进行‘超导超级对撞机’SSC项目的建设,并且已经投入超过二十亿米金挖出了一个巨大的隧道。
但就在这时,物理学界以杨振寜为代表的派系对高能对撞机的前景的怀疑,引起了米国的注意,再加上SSC造价的提升以及当时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了这个已经投入了二十多亿米金的项目彻底夭折。
而在后续,二十世纪初杨老先生和国内对撞机领域的恩怨,更是很多人都听说过。
因为这事,他与国内的高能物理学界也结下了不小的梁子。
不过抛开那些恩怨不说,杨老先生的眼光绝对是长远的。
二十世纪初中期以后的物理学界,除了希格斯玻色子等极少数的微观粒子外,就再也没发现什么能轰动整个世界的粒子了。
如果徐川不是重生回来的,且上辈子就已经在惰性中微子和暗物质上做出了一定的成果,他大概也不会选择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完成后开启大型强粒子对撞机的修建。
毕竟高能物理学在此之前已经看不到太深的未来了,标准模型已经基本完善,该发现和能发现的东西都已经找到。而没发现的东西,比如超对称粒子却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这种前途希望渺茫的情况下,将上千亿的资金投入到对撞机领域去赌一把,风险有点太大了。
虽然科学家都可以称得上赌徒,但这种涉及到全人类物理学未来的事情,干嘛要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牵头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