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个问题则是控制以及灵活度等方面上的难题了。
目前的外骨骼基本都是通过绑定在肌肉上的感应器来进行姿态测量的,这种方式虽然能用,但也限制了士兵的灵活度。
那些大幅度、大角度的动作很难完成。
而这个问题,在徐晓的研究上,徐川看到了解决的希望。
当然,前提是这种神经控制设备能应用在外骨骼和机器人上面。
“当然!”
听到徐川的问题,徐晓昂起头,得意的说道:“这种新型感应技术和其他神经控制设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命令的控制系统。”
“其他的设备都是以脑电波为基础,先发出再转换,然后通过无线或数据网对设备进行操控。而我们研发出来的这种则是采用了最新的生物拟真模式,先将被控制的设备拟真成类人体的机构,然后反馈模糊的指令到人体大脑,再回调控制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郑大哥刚刚说的那样,让整个无人机感觉起来就像是自己的手臂或者身体原先就有的部件一样。”
“而人体的外骨骼和仿生机器人理论上来说只会比无人机更加适应大脑的操控,毕竟它本身的机构本就类似于人体,是通过仿生和人体模拟技术做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