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
快步的走进实验室,扫了一眼监控上的数据后,徐川迅速找到满脸兴奋的梁曲,开口问道。
“做到了!我们做到了!”
梁曲兴奋的回应道,说话的声音中都带着颤抖和激动:“利用您之前提出来的永磁体仿星器的思路,在非线性优化算法的作用下,通过超算我们对外场线圈和磁铁组的参数进行了模拟和调整,以尽可能地优化预先设定的目标函数。”
“然后再利用解析模型和简单椭圆形仿星器完成了FOCUS程序的验证,确认和调试从不同角度优化改良仿星器的模块化线圈,修复永磁体螺旋形线圈产生的误差场”
一连串的解释快速的从梁曲的口中说了出来,可能是因为过于激动,此时的解释有点颠三倒四,好在这是最熟悉的领域,徐川还是勉强听懂了对方的办法。
不过为了进一步的确认,他找梁曲要了一份规划文件,认真的翻阅起来。
相比起成功本身,他更关注的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之前就说过,仿星器过于复杂的线圈系统是制约它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
复杂的结构会加剧反应堆腔室内部高温等离子体的流失和损耗速度,造成严重的新经典输运难题。
这不仅仅是仿星器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难题,也是小型化路线上的一大难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