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核心永远都在学术交流上,20个分组,不同领域的学术报告在大会期间涌现了一大批精彩的论文和报告。
大会期间,徐川的收获亦是相当的丰盛,无论是高斯奖还是菲尔兹奖特别奖,都是人生的崭新成就。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学术上的收获。
时空洞相关的理论已经有了足够的思路正在完善中,以前相对较少触及的数论和纯粹数学领域在这次的报告会上也看到了一批精彩的报告和论文。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间,这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也来到了最后一天。
有关于杨-米尔斯质量间隙的报告,将是这一届数学大会中最为盛大的一场。
为了满足前来听取报告会的学者,不仅仅是数学家,还有众多物理学家们的需求,组织大会的IMU委员会特意将报告放到了主持大会开幕式的超大型报告厅中。
容纳超过三千人同时入座,但在此刻依旧被塞的满满当当。
可以说绝大部分参加这一届大会的学者,这会都到场了。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之前对数学大会并不怎么感兴趣的物理学家,也在这一天从世界各地赶了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