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
如果质量间隙问题真要那么容易解决,为啥近百年来都没有人能做到?
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难题可不是什么冷门领域,它不仅不冷门,而且还是理论物理学界前沿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基于杨-米尔斯方程而建立标准模型为物理学界带来了无数的宝藏,因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学者亦超过了两位数。
但几十年的时间,无数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前仆后继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很显然,它的难度远不止徐川说的那么容易。
不过这个点,他也没心思去想这些,关于质量间隙的论文,他已经看过了,脑海中却依旧有着繁多的问题。
深吸了口气,陈正平开口问道:“关于质量间隙的量子性质,你是怎么解释的?”
这个问题是杨-米尔斯场论的关键,是它能否成功解释强相互作用的核心,也是他在论文中没弄懂的地方。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笑了笑,站起身从墙角中拖出来了一面黑板,一边写,一边解释道:
“在量子力学中,我们通常将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视为作用在一个Hilbert空间的非交换算子,而场则用来描述很多自然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