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Y-X的差值,就是所谓的Q值。
只有当Q值等于一的时候,反应堆才能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依靠自身的聚变反应来维持稳定。
而Q值超过1,则代表值反应堆可以向外面输出能量,Q值越高,输出的能量也就越高。
但由于目前的科技,发电站并不能对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进行100%的转化,理论上来讲能达到40%至50%就非常了不起了,破晓聚变堆使用了磁流体机组+传统热机也就达到了73%而已。
再加上其他的各种损耗,粗略的进行估算,Q值等于2.5的时候,可控核聚变就可以“保本”,即投入的‘钱’和发电产出的‘钱’平衡了。
只是显而易见的是,光是“保本”是不行的,考虑到庞大的基础设施以及后续的维护成本,科学家普遍认为,可控核聚变的“Q值”至少要大于50,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而破晓聚变装置的Q值,超过三位数。
这也是徐川当初选择托卡马克装置作为目标的原因,托卡马克装置的内部温度更高,反应堆腔室规整,能容纳的氘氚等离子体更多,产生的Q值会更大。
听着徐川提出的这个问题,梁曲思索了一下,回道:“提升聚变的温度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徐川点了点头,道:“这的确是一个办法,可以考虑。不过提升温度,对于仿星器来说,一方面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可能有点治标不治本。”
“环形磁场中的带电粒子一般需要沿环运动多圈才能连接底部和顶部,从而进行有效地中和电荷积累。但这一点对仿星器很不利,仿星器的各种形态的线圈数目非常多且极不规则,会形成大量局部磁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