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重生后依旧选择了去普林斯顿学习数学,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么。
如果没有在普林斯顿留学的那段时间,他也不可能解决掉霍奇猜想和NS方程,更不可能编写出高温等离子体湍流的数控模型,解决可控核聚变技术难题。
视频那头,徐晓没有犹豫的点了点头,道:“那就拒绝好了。”
她自己其实也考虑了一点这方面的东西,只不过一直在犹豫。
现在自家老哥这么说,她也不想自己去了麻省理工就回不来了。
她并不会抱怨因为自己老哥的成就而导致她失去了去麻省理工留学的机会,毕竟有得就有失。
自从徐川出名后,她跟着一起享受的东西,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比以前要强无数倍。
就像这次的研究一样,如果不是因为她是徐川的妹妹,怎么可能会被突出,更不可能拿到论文的一作,而导师只挂一个通讯作者。
要知道,按照学术界的潜规则,尤其是在国内,通讯作者和一作这两个东西本来就是属于导师的,学生能拿到一个二作甚至三作顺利毕业就很不错了。
一作,除非你跟导师的关系很亲近。
否则想都别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