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八十一章:解决托卡马克磁面撕裂问题的思路 (5 / 10)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最后更新:2025/7/2 8:20:01
        虽然在之前创造了五千万度六分半的历史记录,但实际上达到这个温度的只不过是电子温度而已,它的等离子体温度只达到2000万度。

        尽管2000万度的温度已经达到了氘氚聚变的最低温度1400万度以上,但在可控核聚变中,温度越高,聚变现象越容易发生,能提供的能量也就越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解释。

        事实上真正影响聚变效率的是反应截面,也就是等离子体中带正电原子核之间互相碰撞的概率。

        而影响碰撞概率的因素就是聚变三重积,即反应物质密度,反应温度和约束时间的乘积。

        这三重因素越大,聚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等离子体密度越大,那么等离子体之间碰撞的概率越高。

        就好比你在春运期间被踩脚的概率远大于你平时坐火车被踩脚的概率,因为人多了;

        而等离子体温度越高,代表等离子体的活跃度越高。

        毕竟温度本身反映的就是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粒子越活跃那么碰撞发生聚变的可能性就越高。

        同样好比春运,如果大家都安静的坐着等车也不容易被踩脚。真正有风险的是大家都走起来上下火车的时候,踩到脚的概率就大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