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他简单的解释道:“我们都知道,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遗传DNA中包括基因和非基因片段。”
“其中真核生物的基因内部是不连续的,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交替出现。”
“编码区又称外显子,可以编码氨基酸,又被叫做‘有效基因’。”
“而非编码区序列又称内含子,本身不编码氨基酸,包含了各种杂乱的基因编码,这些杂乱的非编码区又被叫做‘无效基因’。”
“就比如咱们人类,在人类基因组中,实际上只有8.2%的基因是‘有用’的。”
“所这部分基因能够执行某项功能,比如组成有用的器官、激活其他的基因或者对人体各项机能进行调节等等。”
“而剩下的超过90%的基因都属于‘垃圾基因’,这些基因的排序很复杂,并且很紊乱。”
“而这一段A类火星菌的遗传基因结构,从目前的实验研究中判断它属于无效基因,也就是紊乱的废弃基因。”
“但让人惊讶的是,相对比其他部分的无效基因结构来说,它规律性的有些过分了,让人怀疑里面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听到这话,徐川想了想,问道:“就像是在圆周率π这样毫无规律的杂乱数字中,突然出现了1212121212312123这种相当规律整齐的数字结构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