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惊讶诧异的,是那些华国人交给他研究的逆向抑制表达蛋白,竟然是从灭杀A类火星菌的角度上来起效果的。
对于人类当前的医疗科技来说,这绝对是妥妥的‘异类’。
因为正常来说,对抗病毒感染的药物,通常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抑制病毒的繁衍,辅助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消灭体内的病毒的。
比如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水痘等疾病的更昔洛韦药片盐酸伐昔洛韦片,进入人体后就是通过抑制疱疹病毒复制来达到治疗效果的。
还有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的利巴韦林片,同样是通过病毒蛋白质以及抑制病毒的生长和方式,进而抑制病毒的繁衍来达到治疗的。
直接针对性杀病毒的药物有,但是相对比更广泛的抑制手段药物数量非常稀少。
因为研发的难度非常高。
作为曾经参与诺贝尔生物学奖和医学奖评选的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希克斯·吉尔伯特教授太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了。
抑制病毒的繁衍和生存可以通过广谱抗病毒药和蛋白酶抑制剂来进行,而抑制病毒表面的活性则可以通过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来做到。
而直接性的杀死每一个病毒,需要的却是完全的了解这种病毒,找到针对性破坏它活性结构或者遗传基因的药物。
相对比更广泛性的抑制或让病毒丧失活性来说,后者的难度可谓是上了一个量级都不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