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的实验测试,使用的是王海福教授带人通过活性毁伤元技术临时赶制出来的爆炸材料制备的炮弹。
相对比传统的纯金属炮弹和特种合金炮弹来说,这种“活性毁伤元技术”制备的爆炸材料主要用于改进穿甲弹的弹芯。
经过改进后的穿甲弹,理论上来说可以实现在穿透装甲后引爆弹芯、实现在密闭范围内的二次杀伤。
换句话来说,如果使用它制备成榴霰弹一类的弹种,不但能够用破片和弹丸实现火力覆盖,而且还可以引爆破片和弹丸使得杀伤范围进一步扩大。
观测实验室中,第二轮的测试已经展开。
最先开始进行的破坏的标靶同样是使用石材混合少量泥土堆砌而成的石墙。
这其实就是模仿的普通山体结构。
当第一枚活性毁伤元炮弹推上雷神号电磁轨道炮的炮匣中时,观测室中,不仅仅是徐川在期待,王永和王恩哥,包括海军装备处的蔀长欧阳振都在期待着第二次的实验。
这种曾经拿到过國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活性毁伤元技术,与电磁轨道炮的匹配度如何,就看接下来的实验了。
毕竟防护与穿透这对“矛盾体”一直是令武器研究者十分头疼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