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讨论,大部分的学者也如候承平一般期待着《探索》的发展和未来。
探索,Discovery!
这个符合科学研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名字,让人充满了遐想。
几十年以来,国内学术界的发展,不管是职称评定还是业绩考核,哪怕是博士的毕业论文,标准几乎都是以英文为基础的SCI期刊。
这不仅仅是基础科学领域的话语权被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拿捏在手中,更是因为国内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学术期刊。
不夸张的说,国内的学术期刊,水刊的程度,别说国外的学术机构会采用和引用里面的论文了。
就是国内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有不少都是不认可的。
或者说,规定上认可,但是你拿出来你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来说,在高校或者研究单位中,几乎是无法用来当做职称评定、业绩考核这些晋升资本的。
甚至就连不少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毕业,都不是很认可国内的学术期刊投稿,而是要求SCI论文。
由此足以见得国内的学术期刊‘水货’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国内期刊都是垃圾,一些由华科院、顶级高校创建的期刊,影响力还是可行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