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的争论不休,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这篇论文。
而针对这篇论文,《Sce》期刊的编辑找到了13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哈佛大学的马丁·卡普拉斯教授。
如果说在化学界还有哪位学者最有可能率先弄懂徐教授的论文的话,那必然是他了。
卡普拉斯教授主要研究是在核磁共振谱学、化学动态学、量子化学和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
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提出了有关耦合常数和二面角之间关系的卡普拉斯方程而获得了13年的化学奖。
如果说徐川的论文或许可能完全打开电化学微观层面量子理论解释的大门。
那么由卡普拉斯教授设计复杂化学多尺度模型则是经典物理与量子物理学两大领域的联合,就是最初给这道微观层面的大门打开了一丝缝隙的人。
包括徐川在研究电化学微观层面量子理论的时候,也研究和应用了不少卡普拉斯教授的理论。
《Sce》:「卡普拉斯教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您是怎么看待那位徐川教授最近公开在arxiv上的《电化学的微观实质反应量子理论及锂空气电池机制探索》这篇论文的呢?」
马丁·卡普拉斯沉吟了一下:「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精髓的论文,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电化学反应的微观变化,并且创造了一份完善的量子化学理论,将电化学的反应过程全部概括了进去。」
《Sce》编辑:「您认为他是对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