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生命维持单元、智能化无人装备、测试月壤能否凝结成块的‘干拌蒸压月壤砖’制备设备等等。
这些装备和设备,有些名字听起来挺‘搞笑’的,但都是各个科研机构的智慧结晶,都是在为后续华国月面基地的修建而准备的。
要知道,在月球上修建一座月面基地,尤其是大型的月面科研基地,比如徐川之前和华农大学的武炜华院士聊过的月表生物圈等。
这些建造工程将消耗大量的建造材料,而受短期内航天器运载能力的限制,间接从地球上运送材料至月面,进行建造工作的成本将是异常巨大的。
因此,就地取材、直接收集利用月面的月壤进行原位建造将是一种有效手段,这也是目前关于月面建造材料研究的主流观点。
而月壤本身也是一种具有重要加工价值的原位建筑材料。
有这一想法的并不仅仅是华国,早在上个世纪米国载人等于后,NASA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就做过对应的实验。
实验表明‘以月壤作为月球建筑的防护层,可极大地减少昼夜温差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循环应力和辐射造成的材料性能损伤和老化。’
这也意味着,从月球表面进行取材,完成月面基地的修建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过因为月面超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缺少水资源等等的极端环境对建造材料制备(如烧坯制砖)时的热传导、加压等过程影响极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