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1年H.卡末林-昂内斯发现汞和锡等金属元素具有超导电性以来,在常压下呈现超导电性的金属元素已经多达了几十种。
而对于超导体材料的分类,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分类是以温度来进行区分的。
需要用液氦来冷冻才能达到临界Tc的超导材料被称为低温超导;用液氮来冷冻的,被称为高温超导;而室温下能达到超导的,被称为室温超导。
目前科学界除了能利用BCS理论对低温超导进行解释外,高温和室温为什么也能实现超导性质,并没有完善和统一的解释。
材料学嘛,先意外弄出来材料,再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机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后世,他研究出铜碳银复合材料的时候,也曾经试着去探索解释一下高温和室温超导材料的基理。
但最终并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再加上后面研究可控核聚变和NS方程没时间就放弃了对这方面的探索。
当然,上辈子他没研究,但不代表没人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机理。
后世的主流观点认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超导配对并非源于传统的BCS电声耦合,而是源于电子间的强关联效应。
在高中学习物理的时候,我们很轻易的知道每一颗原子的原子核外,都有着不同数量的电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