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去年过年期间来说,这会他的确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去处理惰性中微子的数据。
目前来说,他抓紧时间将等离子体湍流的建模做完更重要一些,而惰性中微子的数据分析交给南大和交大的确比较省事。
陈正平笑道:“不用那么客气,其实我们还得感谢伱给了这个机会,毕竟对于其他的学子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实验数据。”
对于南大和交大来说,让原本没有机会参与进实验数据分析的物理生参与一些高能物理的数据分析工作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毕竟不是每一个学理论物理的学生,都有机会跟着导师或者说申请到的实习工作的。
更多的理论物理生,往往都是在国内或者其他地方蹭一点实验经验,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而这一次有光惰性中微子的分析数据,足够给南大和交大很大一批物理生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了。甚至说不定能借这次机会获得踏足的资格。
随着南大和交大开始深入分析惰性中微子的实验数据,徐川对等离子体湍流的数学建模工作也逐渐进入了尾声。
对等离子体湍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即便是抛开底层的复杂数学计算和相关理论基础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在建模过程中,徐川遇到了不少的麻烦。
有些东西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和学习来解决,但有些问题在网络上根本就找不到答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