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一下这今年你的成果,从Xu-Weyl-Berry定理拓展应用开始,到《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技术,再到人工SEI薄膜和惰性中微子,几乎每一年你都能做出来足够配的上诺奖的,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徐川笑了笑,道:“惰性中微子的发现,只不过是运气比较好而已,至于诺奖.”
他耸了耸肩,接着道:“单凭这一发现恐怕很难,毕竟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你懂的。”
彭鸿禧笑着摇了摇头,道:“不一样的,惰性中微子的发现和以往在标准模型中预测的那些粒子不同,他的发现和数据分析工作都是你一个人做的,拿到诺奖的机会很大。”
徐川笑道:“那就得看瑞典皇家科学院那边的想法了,不过即便是能拿到,今年肯定也不行的,现在都十月初了,再有几天就要公布物理奖名单了。”
“不说这个了,我刚从栖霞山那边过来,想看看这边情况如何了,不知道人员招聘方面怎么样了?”
彭鸿禧回道:“人员招聘方面目前通过招聘和审核的有一百二十三人,不算多,也不算少。主要是符合要求的并不多,毕竟咱们国内没有可控核聚变这门专业,得从核能领域或者物理领域挑挑选选的。”
徐川点了点头,道:“没事,慢慢来就行,人员贵在精不贵多。能做事的人,一个就足以抵得上十个混日子的了。”
彭鸿禧赞同的也点了点头:“的确,这个不用急,核能研究所那边还没有建立起来,人手多了也没地方去处,慢慢来就行。”
徐川:“嗯,这方面有彭老您帮忙把握,我放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