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前世,光是这辈子他做出来的物理成果,就有好几项诺奖级的。
当然,对他来说吸引力不算大的诺奖,对于其他物理学家的吸引力简直是正无穷。
更何况,惰性中微子可是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它是一栋全新物理大厦的基础,未来何止远大光明,完全可以是新世界。
因此在惰性中微子发现后,无数的物理学家纷纷开始‘完善’惰性中微子的性质,纷纷开始‘推测’暗物质的性质,然后进行押宝。
毕竟万物皆有可能,万一自己押对了呢,几十年后说不定就能拿到诺贝尔奖名留青史了。
只不过要想从未知中压中诺贝尔奖的难题可太高了,比彩票中头奖都难。
一方面是因为一份全新的理论,或者说对某一颗粒子的预测,如果想要被被物理学界接受的话,至少你的理论得在逻辑上自治,得站的住脚,不能被人推翻。
就像是爱德华·威腾弄出来的弦理论和M理论一样,要证实它遥遥无期,或许需要两个世纪、三个世纪甚至更远的时间。
但同样的,要证伪的话,从目前的物理学界来说,并没有人能够推翻弦理论和M理论。
因为它的确做到了逻辑自洽,且理论存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