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川沉思了一下,道:“你说的有道理,如果模型运算太复杂,那对于计算力的要求也太高了,特别是针对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内的等离子体湍流而言,稍微有一点紊乱,就容易出现的大幅度的计算量增加。”
不得不说,邱成桐的能力的的确恐怖,一针见血的就指出了他构思想法中的问题。
他的科研能力不仅仅是数学上的,还有物理学和工程学上的。
他曾是哈佛大学物理学的终身教授,也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兼任数学系教授和物理系教授的唯一一人。
在当初哈佛大学的“数学科学及应用中心”担任主任时,邱的贡献涉及到了控制论、图论、、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三维图像处理等各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理论应用双行的顶级大牛。
这样的一位人才,如今在归国为国家做贡献,是国之幸事。
........
办公室中,徐川和邱成桐不断的交流各自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看法和思想,直到黄昏的夕阳透过玻璃窗落在两人身上才终止。
告别了邱成桐后,徐川回到了金陵。
这次的交流,无论是对他来说,还是对邱来说都受益匪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