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林风的话,他差点都忘了一件事了。
18年,是他上辈子在物理界小有名气的一年,其原因就在,因为发现了惰性中微子的存在的痕迹。
中微子,又叫做微中子,是轻子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
它的个头小、不带电,可自由穿过地球,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有的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运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号称宇宙间的“隐身人”。
物理学界从预言它的存在到发现它,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2013年11月23日,科学家利用埋在南极冰下的粒子探测器,首次捕捉到源自太阳系外的高能中微子。
而时至今日,目前物理学界已经确认发现的中微子有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t中微子三种不同的类型。
不过在1995年的时候,米国的lsnd实验提出了‘可能’存在的第四种中微子——惰性中微子。
惰性中微子是中微子的另一种态,这涉及到粒子之间的一些关系。
普通中微子也称作活性中微子,其概念最早由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沃夫冈·泡利提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