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百家墙”,堪称皇朝文明的微缩星河。
这面长达百丈的青铜墙上,密密麻麻镌刻着数千种技艺符文:
既有《神农本草经》的灵植图谱,叶片脉络间流动着生机道韵;
亦有《公输机巧录》的机关图纸,齿轮纹路里暗藏着灵气传导的玄机;
更不乏《墨家门阵图》的攻防阵列、《庖丁解牛篇》的肉身修炼精义,甚至连市井间的酿酒术、纺织法都被工整记录,每一道刻痕都凝结着凡人智慧的结晶。
这些源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在百家墙上相互交织,形成了如同星空般璀璨的“万术图谱”。
清晨的阳光掠过墙面时,总能看到学子们仰头临摹的身影,有人在农学区记录灵稻的生长周期,有人在算学区推演星辰轨迹,有人则在武道区揣摩铁匠铺传来的淬火之音与正气运转的关联。
这种对多元知识的包容,直接孕育了书院包罗万象的课程体系。
孟丘打破了传统修仙门派“术业专攻”的狭隘格局,在必修的《正气导论》《神魂基础》之外,开设了数十种选修科目:
《灵矿辨识与冶炼》课上,学子们需深入矿山采集样本,学习将凡铁锻造成能承载正气的“玄铁”;
《民生经济策》则要求学生撰写《商路调研报告》,用修仙者的神识俯瞰商队路线,分析如何以符阵缩短运输周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