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的“视线”并未止步于熟悉的书院与弟子。
神识掠过阡陌纵横的田野,见一位老农夫扶着犁耙缓缓前行,木犁划过之处,泥土中竟隐隐透出金色纹路——那是经年累月弯腰耕作间,对“勤”之一道的领悟,正与地脉中的土行之气悄然共鸣。
田埂上追逐的孩童跌倒又爬起,笑声中带着浑然天成的“勇”意,惊起的蝴蝶振翅间,竟在空气中勾勒出若有若无的风纹。
再往更远处,江海翻涌的涛声传来。
独孤信的神识化作浪花,卷入一艘颠簸的渔舟。
船头渔翁撒网的动作看似寻常,网眼开合间却暗合“取与舍”的大道至理。
更有樵夫在山林中斧劈枯木,斧刃起落间,“断舍离”的道意随木屑纷飞,竟在树冠间织就一片青翠的灵光结界。
当神识转回独孤城,恰逢暮鼓晨钟之声相撞。
明心塔的道钟不再局限于塔内共鸣,钟声化作流光溢彩的波纹,掠过市井街巷的炊火气,漫过学堂书声的琅琅处,所到之处,凡夫俗子衣襟上的针脚、摊贩叫卖时的抑扬顿挫、匠人雕琢器物的专注眼神,皆化作细微的道纹,如繁星汇聚成银河,在天地间勾勒出更宏大的“道图”。
独孤信忽而睁眼,眼底闪过狂喜之色。他终于看清,凡道院,这三十年前种下的“道种”,早已不是单薄的幼苗或树干,而是长成了根系深扎九幽、枝叶遮蔽诸天的巨树。
百姓的一饮一啄、一呼一吸,皆是这棵树的脉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