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质上就是在种道。
“道种,终于种下。”独孤信感慨道,神识穿过三十年光阴,“道不在庙堂,不在名山,在人心不死处。”
独孤信此举并无其他缘由,唯欲亲见“道”如何演变为大神通,神通又怎样直通大道之境。
凡道院恰似破土幼苗,独孤书院则如挺拔树干,而天下百姓,便是滋养这棵参天巨树的水土。
或许待得他日果树成熟结果之时,那果实便正是大道之果或神通之果。
实则,独孤信观“道”之演化,便是在参悟“天罡三十六”大神通。
他始终未忘,这“天罡三十六”大神通,才是他修行证道的根本所在。
独孤信这一系列操作,说白了就跟开了上帝视角似的,站在天道的角度盯着“道”的变化瞧。
这就跟看种子发芽似的,瞅着道统怎么一点点长起来,从最开始稀碎的小概念,慢慢拧成一股绳,变成能实实在在使出来的大神通。
这哪是普通的看热闹,独孤信压根儿就是在给“神通生成”这事儿把脉搏呢!就跟大夫看病似的,先摸清楚病根儿在哪儿,再琢磨怎么对症下药。
独孤信这么干可不是闲着没事儿瞎折腾。
您琢磨琢磨,自己手里本来就有“天罡三十六”大神通这把刷子,可怎么让这刷子耍得更溜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