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童的读书声,有妇人的捣衣声,有樵夫的打柴声,有学子的辩论声。
孟丘闭上眼睛,任由这声音包裹自己,忽然觉得体内的浩然正气前所未有的充盈——不是因为修为增进,而是因为他终于明白,所谓正气,从来不是独行的孤勇,而是千万人同声相应的共振。
是夜,望岳山亮起千万盏灯,如繁星落满山麓。
威瀚抱着新刻的《书院志》来找孟丘,扉页上画着明心塔、百家墙、百姓堂,还有在桃花树下背书的小铃铛。
“你看,”威瀚指着地图上的红点,“已有七十二座村落申请在当地设立书院分社,用的教材都是我们编的《凡人经》。”
孟丘翻开书,看见“兵科”卷里夹着一张纸条,是南山剿匪时救下的幼童写的:“我长大了要当书院的护院,像孟大哥一样,用正气守着桃花。”
他抬头望向窗外,明心塔的轮廓在夜空中清晰如笔,塔顶的道钟偶尔被风拂动,发出细微的清响,如同天地在轻轻叩问。
“威瀚,”他忽然说,“你听见了吗?”
“听见什么?”
“听见千万颗心在跳动,像春潮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