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消息已远远追不上本人。
码头名叫白水滩,只是在河湾处搭了三座木栈桥;由于是清晨时分,这里既无船队也无车马,只十几条汉子在附建的木屋里休息。
洪范照旧抓了个地位最高的管事作为舌头,画出通往莫家盐场的路线图——可惜此时没有精确测绘,名义上的地图其实不过是一连串标志性景物次序衔接的模糊导航。
考虑到同样的山岭在不同视角下的形象截然不同,他穿出大华国境后只得一路步行,好在有输盐队沿途开出的土路,一日夜后便抵达深入重山的潘家盐池。
这是一处地势低洼的封闭盆地,受益于山岭遮蔽,腊月亦无风雪。
洪范立足垭口,遥见一排引卤渠倚坡而落,引地下渗出的天然卤水入下方盐田——这些盐田被整齐划分为若干畦,畦田底部铺设了黏土砖石防渗——盐池四面是蔚然成列的柳树与堤坝,显然是为了防止风沙污染盐粒。
此时申时未至,有近三千位盐丁在田间上工,铲收、洗涤、堆储、外运等诸环节井然有序,隔着老远还能依稀听见劳作的号子。
按照规模推算,这座盐场一年至少能产出七八万贯的净利润,相当于五年前整个洪家年入的五倍。
如此聚宝盆,又深藏重山之中,自然少不了对应的安保设施。
距离盐场只百米,一座中型坞堡赫然坐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