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盘旋击杀华安的时候“好似一头等待就食的秃鹫”、丧家犬,这些是特别的比喻。
我当时的想法很理想化。
就是说看得细、对文字敏感的读者能看明白,或者哪怕部分明白,他们会觉得有余味,觉得这些章回里带着一种隐性的情绪流。
而不喜欢这些的读者就单纯当做复仇桥段看就完事了。
为了尽量补足些爽感,我的很多景物描写传达的感情实际上与洪范的内心折磨是不一致的。
里层他在煎熬,表层是复仇杀人的爽感。
现在想想表里不一、既要又要,处理得很不好。
发出来一直到四五号反响都还不错,结果六号七号开始有很多夹在中间的读者发声,觉得洪范情绪奇怪——詹元子死了至于把洪范搞得那么要死要活吗?
于是我反思蛮久。
结论就是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还是要写清楚,笔墨可以精简点,另,象征这种手法在网文里不合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