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彤说说看,你是怎么考虑的。”
骆一航翻过前言综述,打开了后面的报表,一边看,一边问道。
柯少彤腰背挺的笔直,清清嗓子,回答道:“通过公开数据可以看到,国内红薯种植面积为3400万到4000万亩,其中主要鲜食品种为主要鲜食品种有普薯32、苏薯8号、龙薯9号、广薯8号等,每个品种种植面积在一百万亩到五百万亩之间;淀粉类,就是用于红薯粉、凉粉等食品加工用品种,有济薯25、商薯19、徐薯22和渝薯27等,种植面积在五十万至三百万亩之间。”
“而糖墩墩红薯,我预计会替换掉一到两个鲜薯品种,种植面积在三百万亩以上。”
“此数据是根据糖墩墩红薯的品质、受到市场认可程度,以及偏低的产量而推算。”
感觉三百万的数字还是有点保守,产量低,为了满足市场,必然要扩大种植面积。
(现实世界中,烟薯25,16年三十万亩,17年一百万,18年250万,19年400万,23年两千万亩。)
柯少彤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继续说道:“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糖墩墩红薯的价格将会飞快下降,甚至雪崩。”
“因为以现在的农业推广效率,扩大的过程会非常快,恐怕只要几年时间。”
“糖墩墩红薯价格下降之后,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或者说保持收入,必然要进入深加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