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别的,他们都不过三四十岁的年纪,活了这把子岁数,还没见过这种场面。
(民国时期天津的娶亲花牌楼和悬彩)
于是乎,在这些车夫和站在芸园大门口负责迎宾的两个工作人员搭上话。
其中一位骑上自行车,负责把这些头一次来的三轮车夫往能走车的大铁门处引领时,为首的车夫就忍不住开口打听上了。
“哎,我说兄弟,你们这是什么级别的地方啊?”
“您说笑了,我们这儿没级别,就是一家带花园子的酒店,是接待外宾的涉外宾馆。”
这车夫倒是自己能脑补,自以为是的给芸园抬得挺高。
“哦,我说呢。敢情你们跟钓鱼台一码事儿啊。哎,你们门口搞这么花里胡哨的这是要搞庆祝活动迎接外宾吧?今儿是哪国的,这么大排场?”
工作人员也知道不能较真,越较真越说不明白。
“哎哟,您可真逗,那么大喜字,您没看见?这叫娶亲花牌楼。这是过去专门办喜事的讲究。而且传统婚嫁仪式都要在娶亲的大门悬彩,挂彩球、贴喜字,讲究的就像我们这样的,连花牌楼两旁的侧门和沿街院墙上也都扎彩饰、贴喜字。”
这下车夫算明白了怎么回事,甩了把头上的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