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弥补运十的遗憾 (1 / 4)

作者:华东之雄 最后更新:2025/8/2 2:34:03
        第126章弥补运十的遗憾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领导出国访问,不能乘坐自己的客机,很是遗憾,于是,航空工业系统抽调精兵强将,在魔都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大客机项目,代号运十。

        当时有过很多技术路线,比如说,用轰六改,测绘国内的三叉戟等客机,不过,当时正好有一架老巴的波音707空难坠毁,技术人员对着波音707的残骸一通测绘,最后决定,按照波音707的方案来!

        机翼下面吊装四台国产涡扇-8发动机,航程不小于七千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升限1.2万米……运十的研发,就此拉开了帷幕。

        1976年7月,第一架运十被制造出来,不过它注定无缘上天,需要在地面上做静力试验。历史上,第二架运十会在80年9月26日首飞成功,轰动国内外。

        可惜,仅仅两年后,运十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存在,没有人在意运十的死活,民航更是宁可去美国买波音707,也坚决不要运十。

        一直坚持到了1986年,上级驳回了几千万元的油费,运十项目彻底终止,从此,东方的天空,只剩下了波音和麦道,后来又加入了空客。

        至于民航系统提出的想当然的三步走的计划,也卡在了第一步上:生产麦道82客机,随着麦道被波音兼并,项目也戛然而止,跟国外联合研制,更是被国外耍了一次又一次,一直到后来,C919横空出世,才算是给东方人争了一口气,不过,C919d最大起飞重量只有七十多吨,根本就没法和运十相比。

        当然,对运十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支持它的,认为运十下马,让东方民航客机事业活生生的耽误了二十年,贬低它的,认为运十就是个政治工程,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大梁没有万吨液压机来压制,发动机和航电用的还是民航的备件……

        而对秦亮来说,运十下马,始终是咱们东方人的一个心病,现在的运十,完全是和空客公司同步的,空客能成功,我们的运十为何就不能成功?

        航电?超七项目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大堆的航电技术,就看国内的消化吸收了!

        发动机?我们已经有了斯贝改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