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春秋》的先生极少,好的先生更是难得一见。”
杨夫子皱起了眉头,正思索去何处帮陈砚再找位先生,就听一个稚嫩的童音道:“学生又要劳烦先生了。”
杨夫子猛地抬头看向站在他面前的陈砚。
此时的杨夫子是坐着,使得他要仰望陈砚。
他道:“为师的本经乃是《诗》。”
陈砚拱手,深深一拜,再抬头,已是面露愧疚:“因学生择《春秋》为本经,竟要劳烦先生如此高龄还要重新研读《春秋》,实在是弟子的不是。”
杨夫子手一抖,不小心揪下来好几根胡须。
他吃痛得吸了口气,不动声色地将胡须背在身后,方才道:“为师已四十有余,如今再研究《春秋》怕是来不及。”
“苏洵二十有七才开始闭门苦读,其后成一代大文豪,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一席之位;黄忠年近六旬方才在定军山一战中威名远扬;姜太公更是古稀之年方才遇上周文王,得以施展才华,建立不朽功业。先生不过四十,正是当打之年。”
陈砚一番慷慨激昂,让得杨夫子哑口无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