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们却清一色都着生员襕衫。按照科场规矩,举人再年轻,都是生员的前辈。
而且朱琉弘治五年首次乡试就一举高中,成了二十岁的举人老爷,这在全国都不多见。自此名声大噪,成了泸州读书人的偶像,在整个蜀地也有不小的知名度。
上任山长归老前三顾茅庐,才请来了这位已经中举十年的泸州名士接班。
“山长,名次已经排定了,是否这就公布下去?”一旁的吴监院请示道。
“好,抓紧时间。”朱山长颔首道:“趁着光线好,让孩子们考完第二场。”
“是。”吴监院应一声,便将考卷分还给各房主考,让他们回去宣布。
“这一批的底子不错,希望能选到几个好苗子。”朱琉又对诸位先生笑道:“不然到时候往上送都没脸。”
“是啊,这头一炮一定得打响。”诸位先生忙陪笑道:“怪不得山长这次命题会如此……别出心裁,原来是这个目的。”
“呵呵……”朱琉目光扫过众人,淡淡笑道:“我知道你们对我不按成规出题有些微词。但一来,之前两场已经考察过孩子们的基本功了。二来,光靠死记硬背是没前途的,只有聪明过人,随机应变者才能走得更远。”
他最后沉声道:“再者,所有考生都会措手不及,所以考试依然公平的!”
“山长所言极是。”众先生哪敢当面作妖,忙恭声道:“这样选出来的学生,肯定能力更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