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3章《超级芯片》。 (2 / 3)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最后更新:2025/7/27 12:08:41
        青缘点头表示赞同:“马老师说的不错,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人类从未有过的挑战,白垩纪的环境充满了未知和危险,我们要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就像第一个飞上苍天的中国人万户,和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样,他们勇敢地挑战自我,突破了人类的极限。当下,对我们来说,进行智人改造才是迅速提高各位水准的有效手段,只有提升自身的能力,我们才能在这次科考任务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完成探索未知的使命。”

        听她这么说,还是有些人迟疑不决,他们心中仍然存在着各种担忧和顾虑。毕竟,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尝试,涉及到人体的改造,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赵芯茹教授看了看时间,觉得时间紧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她决定先给同意做芯片移植手术的人进行手术,等到有了实际的结果,再用事实来打消大家的疑虑。

        因为智能生物芯片的设计与建模过程需将生物医学需求转化为可工程化的结构与参数,通过多物理场仿真和跨学科设计,在微型化、集成化与性能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最终为芯片的制造提供精确的技术蓝图。

        于是,赵芯茹和杰美青缘与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他们首先通过精密的仪器对人体穴位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度扫描和分析,获取详尽的数据。再利用最先进的纳米技术,在极小的尺度上进行着精细操作。它的传感器如同敏锐的触角,深入探测穴位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将穴位的位置、形态、内部神经和血管分布等信息一一记录下来。

        接着,机器人依据这些数据,运用复杂的算法和设计模型,规划芯片的架构。算法在计算机的核心中飞速运行,模拟出各种芯片架构的性能和效果,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优化,最终确定出最适合与人体穴位相结合的芯片架构。

        最后,智能机器人采用分子级别的制造工艺,将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逐层沉积,构建出芯片的基本结构。每一层材料的沉积都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如同搭建一座微观的摩天大楼,每一块“砖头”都必须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以保证大楼的稳固和功能正常。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芯片上的电路和元件如同精细的神经网络般蔓延,与人体穴位的功能模式相呼应。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实现芯片与人体神经系统的完美融合,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功能。

        赵芯茹不禁感叹道:“如果不是AI机器人,这个工作凭人工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它的精度和效率是人类手工操作远远无法比拟的,只有借助这样先进的技术,我们才能制作出精密的芯片。”

        此时,组件已经完成,AI机器人开始不断调试和优化微小部件的系统,确保芯片能够完美地与人体融合,并发挥强大的功能。它对芯片的每一个参数进行细致的调整,对每一个连接点进行严格的检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芯片性能的细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和自身体验,一个小巧而强大的人工智能生物芯片诞生了,全新的人工智能生物微纳米型芯片:AI096。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