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2章《仗量圣山》a (3 / 4)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最后更新:2025/7/27 12:08:41
        多吉被他问得一时语塞,脸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我……我只知道些皮毛……你还是去问队长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谦逊,对自己的回答不太自信。

        鹤云飞连忙笑着解围:“多吉大哥,太谦虚了,要说了解大峡谷,没人比得过你啊。至于大峡谷的形成,是因为这里处于印度次大陆和亚欧板块的结合部,是三大板块交互复合作用的挤角部位。”他的话语条理清晰,为大家揭开了大峡谷形成的神秘面纱。

        说着,他就地展开一幅平面的喜马拉雅地区地质构造图,耐心地讲解道:“大家看,由于大峡弯有地幔羽的热源存在,所以,在综合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岩石圈物质与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地壳中出现了包括板块缝合带在内的复杂构造弧弯,地幔羽热流体沿断裂带上涌,深部的物质涌出地表。”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眼前的一份纸质资料,将它弯曲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示地层深部物质的上涌现象,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这复杂的地质过程。

        尽管演示有些勉强,但马文庸还是迅速理解了,他接着问道:“是不是再加上强烈的地震不断频高强地发生,就形成了这高温地热和地貌上的山系集结、地形高耸、峡弯多折的景象……”他的思维敏捷,能够迅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

        鹤云飞有些惊奇地看着他,眼中满是赞赏。他没想到马文庸能如此快速地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难怪是马大咖呢!

        马文庸接着自信地说:“无论是强烈上升或地热涡点的作用,都表明这里地质内作用力的砥柱,是地壳快速、强烈的抬升,促成了喜马拉雅地区的高温、低密、低磁、负重力、多地震和强构造。”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地质科学的深刻理解,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

        大家也都惊奇地看着得意的马文庸,眼中满是敬佩。“行啊!马博士……”

        戈武更是瞪大了眼睛,对马文庸的表现惊叹不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